1964年2月14日,农历正月初二,纪登奎决定前往安徽合肥拜访李葆华。他当时是中共商丘地委的第一书记配资公司有哪些,而李葆华则是安徽省委的第一书记。许多人都不明白,为什么纪登奎平时不常见李葆华,偏偏要在春节这个合家团聚的日子里,特地跑去拜年。
李葆华不仅是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长子,还是一位革命家。李大钊牺牲时,李葆华才18岁。李葆华继承父亲的革命精神,早在1931年就加入了共产党,并为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先后在水利部工作,1962年接任了安徽省委第一书记,开始在安徽省开展工作。
作为商丘地委第一书记,纪登奎这次的拜访显然别有深意。春节本应是亲朋团聚的时刻,纪登奎却决定利用这个时间,找到李葆华解决两省长久以来的水利问题。1963年夏天,商丘遭遇了严重的洪灾,成千上万的百姓受灾,纪登奎深感责任重大。商丘的水灾,不仅是自然灾害,也和两省之间的水利问题紧密相关。纪登奎决定与李葆华商讨水利治理的事情,以便帮助百姓渡过难关。
展开剩余77%在出发前,纪登奎已通过河南省委联系了安徽省委,表示将于春节后到合肥拜年。正月初二一早,纪登奎与河南省水利厅的领导一同赶赴合肥。到达火车站后,纪登奎拨通了李葆华的电话,“我代表商丘地委领导,给您拜年来了。”
李葆华听后略感惊讶:“你不是说春节之后再来吗?”纪登奎解释道:“今天是正月初二,正好是春节之后嘛。”两人很快见面,李葆华热情迎接纪登奎并握住了他的手。纪登奎一开口便道歉:“对不起,打扰了您。春节原是家人团聚的时光,我来得有些不合时宜。”李葆华却打断他说:“我们共产党人本就是一家人,您来我家,也是团聚。”
这时,两人话题迅速转向了商丘的灾情。李葆华开玩笑地说:“安徽的水不是一直堵着河南吗,你们是来告状的吧?”纪登奎立刻否认:“不,我们是来汇报情况的,不是来告状的!”
尽管是春节,纪登奎与李葆华依然认真讨论起了水利问题。纪登奎提到,安徽与河南两省长久以来在水利设施上互相制约,商丘由于水流向安徽的上游,安徽修建的水利工程造成了两省之间的水患问题。早在1958年,毛主席曾在视察安徽时提到过该地区的水利设施,称之为“大工程”,这些工程虽然对安徽农业生产有帮助,但也导致了河南的商丘一带遭受了长期的水灾。
纪登奎随即展示了河南省的水利设施图,指出两省之间的堤坝就像一道道“长城”,将两地隔离开来,造成了商丘一带的洪灾。他明确表示:“商丘这次遭受的灾难,一半是天灾,一半是人为的。我不能让商丘人民永远依赖外部援助,像是乞讨一样生活。”
他继续表示,这次来安徽,目的不是告状,而是希望能找到两省共同治水的解决方案,减轻两地人民的水灾痛苦。李葆华听后,立刻与相关水利部门的领导进行商讨,并最终达成了一个共识:挖掘新的河道,将洪水引流到洪泽湖,既能解决河南水流外泄的问题,也能避免淮北地区的洪灾。经过详细研究,大家认为这个方案可行,并决定立即着手实施。
这一拜年之举,不仅促进了两省领导的关系,也为商丘的灾后恢复带来了希望。很快,河南和安徽的领导联合向中央提交了一份水利合作报告,并得到了中央的支持。1964年,中央批示两省共同开挖新汴河,这一工程在1969年完成。新河道的建设,不仅根除了豫皖两省的水灾问题,也为两省人民的长远福祉奠定了基础。
这场春节期间的“拜年”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,还加深了两省领导的合作关系,展现了在困难面前,党内领导人团结一心、为民解忧的决心。至今,豫皖两省的情谊仍被人们传颂。
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,欢迎点击关注,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推送,了解那些动人的历史故事!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