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曾说,如果一个国家总是想着打仗,那么它最终将会面临灭亡。这个观点有其道理,因为一个国家的资源和力量是有限的。如果不断打仗,耗尽国力,最终可能会导致崩溃。然而,历史上却有一些国家股票配资论坛网,虽然长时间处于战乱之中,却反而越来越强大,扩张的疆域越来越大,这似乎与常理相悖。
例如沙俄,原本只是一个面积为280万平方公里的莫斯科公国,但经过不断的战争,它成功地将国土扩展到2288万平方公里,成为了庞大的俄罗斯帝国。这一过程仅仅用了300多年的时间,堪称奇迹。沙俄打仗似乎就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似乎不打仗就无法维持生计,然而,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战争中,沙俄不仅没有衰败,反而变得越来越强大,这是为什么呢?
沙俄的前身是莫斯科公国,16世纪时,伊凡四世在位,才正式将其更名为沙皇俄国,提升了国家的地位。伊凡四世作为沙俄的开国君主,他最为人知的特点就是热衷于战争,几乎一生都在战场上度过。1547年,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后,便开始了征战四方的历程。他的整个统治生涯中,除了打仗,就是在准备打仗,几乎没有停歇过。伊凡四世的扩张战略为后来的沙俄君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,沙俄从东到西、从南到北,持续扩张。
展开剩余76%然而,在伊凡四世去世后,沙俄经历了长期的内乱。由于留里克王朝的绝嗣,罗曼诺夫王朝崛起,政治变动引发了多次战乱,沙俄一直处于动荡之中,直到17世纪初才逐渐恢复稳定。
彼得一世是罗曼诺夫王朝的重要人物,他于1689年开始亲自执政,并力图完成伊凡四世未能实现的目标。从1700年开始,他将沙俄的目光投向波罗的海东岸,这是沙俄多代人的梦想。彼得一世最终让沙俄成功拥有了出海口,这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。为了表彰彼得一世的功绩,沙俄元老院特意加冕他为“全俄罗斯的皇帝”,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正式诞生。
接下来,彼得一世依旧没有停下脚步。1723年,沙俄成功击败波斯大军,攻占了巴库,并与波斯签订了《彼得堡同盟条约》,从而获得了里海的西岸和南岸。彼得一世的改革和扩张为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在彼得一世去世后,沙俄进入了一段王位更替的动荡期。伊丽莎白一世继位,她在位期间尽管进行了一些政治上的休养生息,但依然继续参与战争。她的一个重要决策是加入法国和奥地利的阵营,与普鲁士展开对抗。沙俄在战场上顺利击败了东普鲁士,拿下了柯尼斯堡。
然而,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,她的侄子彼得三世继位,他崇拜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,将七年战争的成果送还给了普鲁士。这一做法引发了沙俄内部的大规模不满。彼得三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二世抓住机会,在1762年发动政变,推翻了丈夫,自己成为了沙皇。
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统治者,她在位期间发动了多场战争,取得了丰硕的战果。她的扩张政策使沙俄增加了6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,因而被尊称为“大帝”,成为俄罗斯历史上少数几位被称为“大帝”的皇帝之一。
亚历山大一世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长孙,他在位期间的重要成就之一,是领导沙俄参与了反法同盟。在拿破仑征战俄罗斯时,沙俄成功抵御了法国军队的入侵,使得拿破仑遭遇了惨败,最终只剩下3万余人撤退。此役不仅打破了拿破仑的不可一世,也让沙俄在欧洲的地位进一步提升,成为了“欧洲宪兵”。
亚历山大一世去世后,由于没有子嗣,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尼古拉一世。尼古拉一世在位期间,继续推行扩张政策,并与奥斯曼帝国发生冲突。但在1853年,尼古拉一世遭遇了英法联军的围攻,最终以惨败告终。1855年,尼古拉一世因战败去世,儿子亚历山大二世继位,开始进行战略调整。虽然沙俄在欧洲的战争失利,但它并未放弃战争,而是将目标转向了亚洲。
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方面有所作为,尤其是废除了农奴制,然而,这一改革也引发了贵族的不满,未能彻底改变沙俄的命运。而尼古拉二世则继承了父亲的意志,在1896年加冕后,开始了对中国的扩张。他计划通过侵占东北、蒙古和新疆,扩展俄罗斯的领土。
尽管沙俄最终在1917年崩溃,但其统治长达300多年,国家仍然保持了世界上最大面积的本土。沙俄的特殊之处在于其能够通过战争不断扩充资源,形成了以“战养战”的局面。沙俄的国力并非完全依赖于国内的生产力,而是通过不断吞并土地和人民来维持国家运转,直到最终由于战败和内乱,国家的机制无法再继续运转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